关于时间

楼主

芷萌 [离线]

13

发帖数:43 积分3292
1楼

              一
   夏天的一个中午。 
   本来打算睡二十分钟,就是英语里所谓的“猫觉”,据说这样的 
小憩有助于恢复精神。睁开眼睛的时候,灿烂的阳光已经不见了,屋 
子淹没在水一样的黄昏里,四周是无边的静谧。 
   一阵巨大的沮丧和虚空感压覆了心头。我一下不能接受这突如其 
来的黄昏。就在睁眼的一刻,明亮喧闹的下午被一只无形的手从我的 
生命中裁掉了,我的中午和晚上被直接缝合在一起。这个手术进行得 
不怎么样,到现在我还觉得伤口的麻木,我的生命被粗暴地割走了一 
段,我有一种无端受到伤害的委屈和痛苦。我想,这个本该属于我的 
下午到哪去了呢? 
   这个下午也许并没有什么重要的事,如果我在二十分钟的小憩之 
后按时醒来,那么也不过就象那个夏天的大部分下午一样,无所事事 
地把它浪费掉。这个下午和我生命中毫不珍惜地抛洒掉的无数个下午 
并没有什么区别,多给我几个这样的下午,我绝不会过分欣喜。 
   可我还是呆呆地躺在越来越深的阴影里,感觉着无故被剥夺一个 
平凡的下午的痛。因为在经过时间之流的这个小小的意外落差之后, 
我突然感到了时间的速度。我看到了以温柔为表象的时间之流冷酷无 
情的本质:时间是我们和死亡之间的距离,在我们不经意之间,时间 
之流正沉着冷静不声不响一刻不停地把我们载往那死亡之渊。在那个 
黑暗的尽头,我们瞬间被消解一切意义,就象魔术师的大变活人一样, 
干净利落。我们这些微不足道的道具,一代一代,顺流而下,前赴后 
继,义无反顾,仿佛只是为了证明死亡之谜的无解。 
   死亡一直跟在我们身边,而我们常常忽略了这个现实。 
 
             
             二 
 
   时间象什么? 
   时间象金钱。它们的共同属性是可消费性。不同在于时间不能储 
存,不能孳息,它是一张即时消费卡,当期不用,过期作废。它是上 
天一种额外的赐予,就像俗语所说的:“不用白不用,用了也白用。” 
   有的时候,时间又像一架刑具。比如癌症晚期病人躺在床上的时 
候,时间就意味着痛苦。更直观的例子是法庭上那无情的宣判:“判 
处有期徒刑**年。”你看,这里,时间被直接用来作为衡量惩罚轻 
重的标准,罪行越重,得到的时间越多。 
   不过,有点矛盾的是,最为严重的一种惩罚,却是剥夺一个人继 
续拥有时间的权力:强制死亡。这时候,时间是作为最宝贵的东西被 
衡量的。 
   时间又像疾病,你明确意识到它的存在,往往是在你处在不太妙 
的境遇之刻。当你对时间加以注意,甚至开始一分一秒地细数的时候, 
表示你盼着这段时间早点过去,表示时间此刻对你是一种难以忍受的 
东西。这是时间和金钱的又一点不同。一个守财奴的最大乐趣应该是 
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拿出钱匣子一个一个细数里面的金币,边数还要让 
它们相互碰撞,叮当作响,每一声都是那么悦耳动人。但是一天二十 
四小时让你什么也不干,只是坐下来数时间,听钟表的嘁嘁嚓嚓声, 
你也许会发疯。痛苦难挨的时候,人们是多么希望把整段整段的时间 
拿来送人啊! 
   而所谓快乐的时光就是你不知不觉中已经飞过去的那些时光。所 
谓快乐,就是以最快的速度消费时间。 
   如何快乐的问题实际上就是如何让时间过得快一些的问题。 
   那么我们逃避痛苦,追求快乐,岂不就是试图尽早接触死亡? 
 
 
               三 
 
   我在寂静中听见腕上的表平静而细碎的脚步。 
   时间的脚步坚定从容,冷酷无情。在它的从容中,我感觉到我们 
生命中那些欢乐的可疑;在它的坚定里,我看到了生命的软弱和无依 
无靠。这细细碎碎的声音,给我们的生命的每个细节笼罩上一层悲哀 
的色彩。 
   你被一刻不停地推向死亡,没有暂停或者后退的可能。 
   时间就是你和死亡之间的距离,也是你和死亡之间的通道。 
   那些心灵敏感柔弱的人,总是在那些欢乐的时刻体验到彻骨的悲 
哀。 
   红楼梦是一部关于时间的书。曹雪芹洞察了时间的阴谋,那个开 
满了鲜花和鲜花一样的娇美生命的大园子,在他的笔下却弥漫了一层 
氤氲的悲凉气氛。他透过美丽阐释了消殒。 
   红楼梦十二支——红楼梦引子唱道:“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 
为风月情浓。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因此上, 
演出这悲金悼玉的红楼梦。” 
   红楼梦第二十三回。林黛玉正行走在大观园的阳光和鲜花之中, 
忽然两句戏文吹到耳内:“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 
垣。” 
   一瞬之间,这个敏锐的少女生命中第一次领悟了阳光和鲜花后面 
死亡的阴谋。触目的鲜花此刻向她表达的却是浓烈的伤感。 
   她止住步,侧耳细听,又听唱到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 
事谁家院。”奈何天是什么样的颜色?原来人生的所有良辰美景 
都在它的笼罩之下,每一桩赏心乐事在这个不可捉摸的背景下便也改 
换了形貌。 
   又侧耳时,只听唱道:“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大观园中这个美丽的少女听到这里,不觉心动神摇,如醉如痴, 
站立不住。 
   死亡是我们生命中唯一不会爽约的朋友,所有存在最终都必须归 
于虚无。 
   赐予了,为什么又非得剥夺? 
   创造了,为什么又非要毁灭? 
   心灵的永恒寂灭,无论如何,总是一件遗憾的事。上帝的安排, 
怎么看,都像是不近情理的乖戾。 
 
 
              四 
 
   近代科学打碎了宗教的永生幻觉,人类在来世的永生中体现现世 
生命价值的梦彻底清醒。人不得不基于“人必有一死”来重新审视生 
命的意义。 
   不过,正是在这个角度上,我们发现了生的意义。 
   对一个人的最残酷惩罚是什么? 
   不是死,而是不死。 
   如果一个人永生不死,那他的生存也就没有了目标。如果他获得 
了永恒,他就没有了现在、过去和未来。他不再会有可珍惜的东西, 
不再有新鲜的生命体验,一切都是他的了,一切都可以重复,他不再 
有渴望,焦虑,恐惧,兴奋。 
   他一步步向天涯走去,天涯一步步后退。永远是这样。时间变成 
了对他永恒的折磨,他剩下唯一的渴望是死。 
   这是波伏娃所描绘的没有了死亡之后的可怕图景。 
   生命意义的基石不是永生,而是死亡。正是死亡才打击出生命的 
光彩。生命的存在是因为死亡的存在。 
   正是因为只有一次,我们才珍惜每一分一秒,才有了生命中充满 
魅力的变数。正是因为死亡的限制,我们才保持巨大的张力和动力, 
才坚持不懈地去超越死亡,才产生了哲学,科学,艺术,宗教。 
   我们不知来源,不明去处。唯一能够确定的是我们出生了,而且 
必有一死。死亡是生命的底色。生命是以死亡为背景的一埸演出,在 
这个深不可测无边无际的背景之下,生命的演出显得短暂倏忽;也在 
是这个深黑色天鹅绒般壮阔华丽的背景之下,短暂的生命显得光华灿 
烂,象钻石一样闪闪发光。正是在死亡之幕的衬托之下,我们平凡的 
微不足道的生命显出了庄重的意味。无论多么卑贱的人,当他被死神 
的高贵之唇吻过之后,都会在我们心中引起莫名的敬畏之意。 
   那个巨大的不可知的死亡,是值得敬畏的。它是一种大智慧。 
   生命对我们是一种仓促的偶然,死才是绝不爽约的客人。 
   我看到过伯格哈特.F .兰格的一组照片,描绘的是在深黑色的 
背景之下各种各样凋残的花瓣。一片片边缘枯萎香消玉殒的花瓣被展 
示在深不可测的黑色之前,竟然表现得那样凄美动人,光彩夺目,这 
些关于娇艳和馥郁的苍白记忆在死亡的衬托下竟然又一次显得那样晶 
莹剔透,热烈执着,惊心动魄。 
   死亡是美的毁灭者和创造者。 
 
 
              五 
 
   那么,现在就剩下如何对待死的问题。 
   在生命的低潮时,我曾觉得生命的了然无趣。虽然没有认真想过 
自杀,但是想过如果有一天死亡突然降临,我不会恐惧。 
   但是就是在那个时候,做过一个梦,梦见自己忽然已经老了,自 
己也不知怎么回事,忽然就已经老了。似乎生命的中间段落被谁裁去 
了,把青年和老年直接连接在一起,一转眼,发现自己的生命快到尽 
头了。 
   我满头大汗地醒过来,发现自己眼角有残存的泪水。 
 
 
               六 
 
   在如何对待死的问题上,据说研究佛教的人是有发言权的,他们 
整日在山谷间和从林里打坐沉思,思考的就是这个问题。 
   《传灯录》里有一个故事:南泉和尚问陆亘曰:大夫十二时中作 
么生?陆云:寸丝不挂! 
   这个回答很潇洒,不过我倒怀疑十二时中刻意追求了无挂碍的人 
是否真的能从容面对死亡。 
   我想起了另外一个和尚。 
   据说虚云大师在义和团起事的时候行脚到山东,遇到了一个洋兵, 
拿枪抵住他说:“怕不怕死?” 
   虚云说:“如果我该死在你手里,就请便吧!” 
   那洋兵听了,怔了一怔,收枪而去。 
2006/11/24 10:34:03
返回本版
1

请您先 登录 再进行发帖

快速回复楼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