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感被唤醒了:为什么中国老百姓活得总是这么累? | |
【返回本版】 【发表帖子】 【回复帖子】 | 浏览量 157 回帖数 0 |
王仙客 等级 0 楼 发表于 2005/2/19 7:39:56 编 辑 |
||
人生二字,时常被人们挂在嘴上。然而什么是人生?人生应该如何度过?若细追究 起来,又感到其空洞与渺茫。 是啊,人生究竟应该如何度过?本身是见仁见智,无法定义的事情,人也只有通过 自己的生命轨迹去书写自己的人生。然而现在的中国人却不能不在忙碌中停下脚步 ,思索一下,梳理一下,因为当今的中国人已经找不到自己的定位了。或者说中国 人现在处于一种心无所寄托的状况。 回望四周,你与中国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交谈,出现最多的一个字就是“累”! 应该说人生是苦的。但是累却只能是肌体和心理的。一夜安枕,人便可以修复疲劳 ,焕发生机,这肌体的累便没有了。认清自己的能力,找到一个可以实现的目标, 或者放下一个无法实现的目标,这心里的累也便可以消除了。 然而,为什么有这么多人会参不透这个累字诀,而让自己在人生旅途中步履蹒跚哪 ?正是因为中国人现在处于一种心无所寄托的状况。 处在大变革的时代,所有的不确定因素,让人们变得终日忙忙碌碌却惶恐不安。不 仅仅是人的无法填满的欲壑让他们变成这样,不信你去问问,70%左右的人只是在寻 找一种平凡安宁的生活,只是在为自己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在忙碌。 然而一套拥挤的住房已经让他们将债务背到了20年以后,子女的教育又让他们把从 牙缝中挤出的钱全部掏空,甚或又欠了一笔亲友债。这时,已在暮年的双亲又让他 们在精神体力金钱上再次透支。如此的艰辛,对他们来说仅仅换来了糊口。如果此 时的他们再因为工作的压力,环境或食品的污染也倒了下来。。。。。。 一幅幅画面,叠加在他们的眼前,心头,除了累字还能是什么?当然,从□□学家 来说,这个累字其实就是在精神压力下的亚健康症状了。 那么在这种状况下,人们会有什么反应哪?体现在生儿育女上不外乎两种:一种是丁 克家庭,别把这种现象说成当代年轻人不愿意承担责任。要知道人是有思想有理智 的,付出便求回报,现在的很多丁克家庭,正是在回避生命无法承受的重量。而第 二种表现便是过度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看看现在孩子的书包,看看孩子周末的 日程表,便能感觉到这种沉重的压力已经到了何种程度。 其实这些孩子的父母,是在巷战中,在与左邻右舍同龄儿童的游戏里成长起来的, 他们也有一颗充满了童趣记忆的心,然而沉重的现实压力,却让他们牢牢的压抑了 对子女的怜惜,而向他们的子女不断的加压。然而天然的父子之情,在他们拿起孩 子的书包的时候,在深夜里看到儿女挑灯夜读的时候,不自觉地泛了起来。于是无 微不至的生活关怀,就成了父母能够给与子女的唯一的慰籍。 饶是这样,教育学家犹在指责当代儿童高分低能,生活自理能力差。 惨烈的竞争,让这群孩子不堪负重,于是自杀,杀人,早恋等等事件,不时见诸报 章。 在“当代孩子到底是怎么了”的质疑和惊呼声中,人们是否意识到在孩子幼小的肩 膀上,已经扛起了父辈的压力? 本来,应试教育在中国自隋唐以来,已经有了千年的历史。“学而仕则优”,也早 已被读书人奉为准则。但是,当莘莘学子经过了激烈的竞争,高昂的学费后,却又 面临着失业的尴尬。中国的高等教育似乎不仅没能化解压在孩子父辈身上的压力, 反而又成了横鲠在□□咽喉上的一根硬刺。 于是,在互联网上,又泛起一股□□的思潮,对政府的种种指责声,甚而有人开始 全盘否定改革开放。 走回头路吗?当然不能,因为计划经济下的效率低下及浪费问题已经是有目共睹的 事实,回到那种状态必将葬送中华民族腾飞的梦想。 既然是一条不可能走的回头路,那么为何还有这么多人神往哪?细究起来,还是那 句话中国人现在处于一种心无所寄托的状况。 改革开放的二十多年来,中国人象“五四运动”开始时一样,又一次砸碎了过去三 十年来所信奉的哲学和价值观。然而所不同的是:那一次,在砸碎了旧观念的同时 ,举起了科学民主的大旗,在这面大旗的感召下,无数的革命先行者,进行了不懈 的奋斗和探索,在“振兴中华”的征程中,在世界反法西斯的战场上,取得了人民 当家作主的红色政权。 把一切交给党,党也会无微不至的关怀我,便成了1949年到1979年这三十年来国人 的信念和心灵寄托。 这时的中国人,因为旧中国的苦痛及战乱的伤口尚未抚平,因为闭关锁国,因为对 百年来列强所强加给我们的屈辱的记忆,所以当时的人们对祖国的建设,有着百倍 的干劲和冲动。 那时的中国人,虽然人均教育费用和医疗费用都很低,但是与解放前相比已经有天 壤之别,足以让当时的人们感到安全和满足。 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随着改革的深入,中国人的痛感也被唤醒了。让我们看看 到底是哪些事情让当今的国人觉得了痛—— “下岗”,城市人最先感到的痛。 效率提高了,技术更新了,竞争加剧了,于是已经步入中年的男男女女们,却在经 验最丰富,家庭负担最沉重的时候,失去了工作。他们不愿离去,因为他们曾经把 火热的青春献给了企业,因为他们已经失去了学习新技术的黄金期,因为他们需要 一份工作来完成自己对家庭的责任。然而,残酷的现实是:因为他们生不逢时,因 为他们已经无法适应新的市场竞争的要求。而这一批人中,很大一部分是下乡知青 。他们在年轻时就被边缘化。被城里人视为“乡下人”,又被“乡下人”视为来农 村过渡一下的城里人。一如现在一些“挂职干部”。 这批人在刚刚落实了政策返城后不久,便首当其冲的成为了企业改革中的“冗员” 而被裁减。 “房改”城乡人共同的痛。 随着福利分房的终结,随着各级地方政府的大搞城市建设,随着土地供给方式的变 更,而让各级地方政府美美的尝到土地出让的甜头后,房地产市场在全国出现了一 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由于各级地方政府对扩大城市规模情有独钟,于是在这一房地产开发热潮中,已经 签订了几十年不变的土地承包合同的农民,也在被迫以低价(购买价和出售价相差 十几甚至几十倍,应该归类为典型的官倒了吧)丧失土地后,与下岗工人一并成为 下岗农民。更有一批无良的官员,不仅以低价购地,还长期拖欠农民的土地补偿金 。 说完了农民,再来看看各级地方政府大搞特稿的旧城改造,危房改造,棚户区改造 ,在这一过程中,由于情况复杂,只能采取一刀切。无法逐户了解你的家庭情况和 实际承受能力,如果你拿到手上补偿金还不能就地买到原有拆迁房面积的一半时, 便只能请你去郊区购房,如果还不够,就去借钱买房,当然还可以去租房吗,但是 政府现在可不再提供公房出租了。如果你不及时搬迁,便会被某些政府官员称为: “钉子户”,“无赖”之类的人了。 对待“钉子户”,“无赖”之类的人,拆迁公司和开发商向你祭出了象征着国家公 平的机器:一纸诉状将你告到法院,称你妨碍了国家建设,拆迁公司和开发商在交 纳了一定金额的保证金后,便可以合法的强制拆迁了。 于是四处告贷,负债购房就成了你唯一的选择了。 “教育体制改革”,一剂开始尝到苦味的药。 姑且不说九年义务教育到十二年中等教育中的择校费,赞助费,只说目前的大学扩 招吧。如果说企改和房改是在旧基础上改革而难免留有遗憾,那么教改那?不应该 先规划后实施吗?看看现在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各国立,和半国立半民办的大学, 以及中专变打转,大专变本科;看看各学院大同小异的课程设置;看看各院校忙于 走穴的教授吧。 许许多多的学子和家长在耗尽时间和金钱后,在怀揣着形形色色的证书后,在怀揣 着对美好明天的向往中,却在□□这所大学中不断受挫。 “中国需要的是具备和拥有高等或中等专业技术型的人才”。一些学者的声音冒了 出来。我们不禁要问:“早干什么去了?”不要再来攻击中国人的浮躁和功利了。 他们只是一个个平头老百姓,既没有战略的高度,也无法预测□□的走向,他们只 能选择随潮流而动。 我不敢想象,当一批批从大学校门走出,在经受了十几年的求知压力后,在一次次 的就业无望后,在现实与理想的巨大落差下,在满含着对父母无限的爱怜和愧疚后 ,这一群精力充沛的青年男女会有什么样的冲动? 股票试点中的“替罪羊”—股市散民 哪些笃信政策而去股市中淘金的股民,他们不仅承担了上述种种的痛苦,还额外的 把多年的积蓄也留在了股市。为国企改革和市场的规范,被动的替国家承担着改革 的成本,替那些无良的企业向市场缴纳一笔笔巨额罚款。 还有那将要被枪毙却还在试行的医改。。。。。。 这些问题,压在普普通通的百姓心中,无法排遣,无处宣泄,积年累月,便汇成了 一个累字。而对改变命运也便只有一个钱字了。当迅速发财成为了所有国民的奋斗 目标时,我感到了一阵阵的颤栗。 请无论如何给他们一个希望,请无论如何给他们一个信仰,请无论如何给他们一个 关怀。要让他们的心有所寄托。 别让累堆积成怨,别让百姓看不到希望和出路,别让他们成为改革的受害者和试验 田。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