蘼蕪葉落,彼岸花開(三) | |
【返回本版】 【发表帖子】 【回复帖子】 | 浏览量 1116 回帖数 0 |
毛 等级 0 楼 发表于 2004/8/6 13:06:24 编 辑 |
||
一击之下,火星四溅,只见柱头那汉白玉雕就的镇水神兽――趴蝮已然身首异处。 王献之闻声而起,离了竹案踱至石柱跟前,伸出右手轻抚罢趴蝮颈上那齐整整的断口, 这才回身冲王徽之颔首一笑:“五哥,你终究是不忘那司马相如!” 王徽之闻言莞尔,思绪不觉已飘到了去岁白露。 其时王氏一门,除了早早谢世的长子王玄之、秘书监任上的三子王涣之以及中书郎 任上的四子王肃之外,都随托病辞官的父亲王羲之隐居在了山阴。 一日闲极无聊,王徽之与王献之兄弟二人,自父亲案头翻出一本《高士传》来奇文 共赏。读毕,王献之不免掩卷而叹:“井丹,真高洁之士也!五哥,你以为何如?” “井丹?”王徽之微微一怔。想那井丹,字大春,乃是东汉建武年间扶风郡有名的 博学高论之士,因其通五经、善言论,京师洛阳的市井坊间纷纷传言谓之曰“五经纷纶 井大春,未尝书刺谒一人”。其时身居北宫的五位王爷,钦慕其才,轮番相请,却一概 莫能如愿。而当朝驸马梁松屡次亲至求教,井丹皆闭门不见。后来适逢梁松丧子,井丹 感念自己抱病之日梁松请医来视的恩情,这才身披一袭褴褛的褐衣前来吊唁。踏脚入 门,见满庭宾客均正襟危坐,一脸肃然地望着自己,当即四向长揖,罢了方与梁松言 语。待到宾主礼毕,长揖之后径自就座,左右欲与之搭讪者,又是一概莫能如愿!如此 不慕荣贵、这般不交非类,确为高洁之士,不过却不大对自己的性子。心念及此,王徽 之不由仰天朗声一笑:“未若长卿慢世!” “长卿?其人放浪形骸,五哥怎会赏之?”闻得此言,王献之不禁蹙了蹙眉头。 “相如,乃一时风流之冠!” “风流?何谓风流?”王献之显然对自己五哥给出的这个回答不是甚解,于是忙不 迭地连连追问。 “风流者,或如风过花丛,香自溢之、叶自舒之,而风自行之;或如水过山谷,山 自幽之、谷自玄之,而水自流之。你可见花叶怪之?否!你可见山谷寂之?否!” “五哥以司马相如为冠,只怕落得他人诟病。”王献之眉头轻皱,面露一丝隐忧。 王徽之闻言,再度仰天朗声一笑:“若为情字,甘为天下人诋毁!” “五哥之情,不知谁人有幸?” 王徽之负手而立,气宇间闪过一丝轩昂:“长卿轻慢一生,终是遇到了卓文君!” “那五哥的卓文君又在何方?”王献之则不依不饶,一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阵 势。 “来时自来,求有何用?”王徽之淡然一笑,“纵终我一生,也求之不得,又如 何?” 王献之垂首一笑:“五哥,你倒是洒脱!” 自那日起,王徽之便引司马相如作了隔世知己。而世传司马相如未发迹前,自成都 前往京师长安,曾于城北门外的升仙桥头慷慨陈词地题了句“不乘驷马高车,不过此 桥!”以示自己若不显贵人前则誓不还乡的决心。亦步亦趋,因有了司马相如专美于 前,王献之自是不难理解自己五哥今日这番击柱立誓的行为了。 待到王氏三兄弟用罢早膳,于秦淮河上的文德桥畔弃舟上岸,闲庭信步地行至玉树 巷内的芝兰书院时,差不多已时近正午。南偏的日光斜照在大门正上方悬挂着的匾额之 上,将“芝蘭書院”四个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遒劲大字映得愈发金碧辉煌。 匾上四字乃三人父亲――王羲之亲笔手书,而这书院自也非凡,乃是因中军将军兼 扬州刺史的殷浩引军西征,以军兴之故罢遣国子生,时任国子祭酒的谢安,愤慨之下草 创的私塾。不仅如此,连其得名也可算得一桩轶闻: 是时,琅琊王氏与陈郡谢氏并称东晋两大高门。而陈郡谢氏家风尤紧,身为其中一 员的谢安,便常告诫后辈:“子弟亦何豫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膝下诸多子侄概莫能 对,惟独长兄谢奕之子谢玄昂然作答:“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一番说 辞,惹得谢安大悦。从此之后,那芝兰玉树也便成了士族子弟,尤其是谢家子弟的代 称。而此间私塾乃谢安一手兴建,自然得名“芝兰书院”,连书院所在的小巷,也一并 更名作了“玉树巷”。 想到此节,王徽之伸出右手,将犹自望着父亲手书那四个大字怔怔出神的王献之偷 偷拉至身畔,附耳叮嘱道:“子敬,待会儿见了谢家叔父,切莫多言!” “五哥,这是为何?” “寡言者吉!记得五哥的话即可。”见弟弟有些迷惑,王徽之轻拍了下王献之的肩 膀,随即抢身一步,赶在王操之前冲门口当值的家仆朗声道:“劳烦通传你家主人,故 人之子王徽之携弟操之、献之造访!” 随那家仆步入书院正厅,宾主礼毕就座。王徽之将来访之由说罢,方自袖中取出父 亲书函呈上:“家父因与道友许迈泛舟出海,下月方能抵京就职书院书学博士。还望叔 父见谅!” 原来谢安所创芝兰书院,引孔子六艺之说,并结合时势,分设玄学、礼学(对应六 艺之中的“礼”)、律学(对应六艺之中的“乐”)、武学(对应六艺之中的“射”与 “御”)、书学(对应六艺中的“书”)、算学(对应六艺中的“数”)、弈学、绘学 八馆,广邀天下能人异士执掌教学。而王氏三兄弟的父亲――“书圣”王羲之自是被聘 作了书学部的博士。 谢安接过书函,展开阅毕,不免拈须而笑:“既是如此,倒也不妨!”其与王羲之 私交甚密,自是不会见怪。 见谢安并未怫然作色,王徽之稍稍心安。既再无正事,便故意引着王操之扯些闲 话,同时不忘递个眼色给一旁正襟危坐着的王献之,示意他谨言慎行。王献之倒也配 合,恭而有礼地坐在一旁,除与谢安寒暄了数句,直至起身告辞,终未再发一言。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