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你该改变了 | |
【返回本版】 【发表帖子】 【回复帖子】 | 浏览量 910 回帖数 0 |
sanjiuju 等级 0 楼 发表于 2004/6/12 4:24:18 编 辑 |
||
心理教育中心请来了以为北京的素质拓展运动教练级任务,对中心的志愿者及心理委员 联合会的理事进行培训,在理论课的时候,这位老兄居然说,诸位以后如果在培训时遇 到什么问题,联系我,只要说你是合肥科技学院的就行了。顿时,全场哗然,堂堂中国 科学技术大学,居然被改成合肥科技学院。这里,不再说这位老兄,也不再赘述接下来 发生了什么,我们该反思的是:为何曾经鼎鼎有名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如今竟如此默 默无名。 这个问题,问同学,很多同学会归咎与科大今天所处的地理位置,问老师,一部分老 师竟然会归咎于科大这些年招生的素质不如七八十年代那会风光(对此我很不解)。诚 然,地理位置或多或少会影响科大的知名度,可是,在交通资讯交流如此方便的今天, 这无论如何也不会成为主导原因的。而怪罪学生的素质的降低,更是无稽之谈。我以 为,是科大培养的人,造成了今天的窘境。 科大的目标是成为世界一流的创新型大学,成为科学家的摇篮。问题来了,都有哪些问 题?一一道来。 首先,科学家还不算是公众人物,不会是大众的焦点。科学家的影响只在一个圈子里。 走出这个圈子,走进大众的视野,我们看到,我们很少去关注今天哪个实验室的哪个科 学家做出了什么新的发现或发明,这些,对一般老百姓来说,太远了,太生疏了,太高 深了,他们没有办法理解,亦不须理解,于是,当一般公众在享受着科学带来的便利 时,很少有人会不自觉的想到科学家,进而想到科学家的摇篮科大。相对而言,人们更 多的更关注商界成功人士,以及政界的大佬。这方面,显然,科大没有太多可以渲染 的。我们看看,科大引以为豪的商界有名的人有谁:杨元庆,刘庆峰,当然还有,但是 太少了。再看看政界的:不幸的孟学农,以及汪洋,除此之外,还有谁呢? 就是这样,在可以吸引大众眼球的领域,科大保持着高度的空白程度。科大还是如此执 着,你看看他的课程设置,哪怕是最文科的英语系,课程也充满了数学,物理,试验。 显然,科大有一股冲动,他试着,努力着要把每一个进入科大的人都培养成科学家,以 此来实现他要成为科学家摇篮的宏伟目标。 问题又来了,那就是,就算是科大培养的有点出息的科学工作者,或者科学家,他们几 乎都在国外,尤其是美国,科大长期以出国为目标的培养他的本科生,已经把他的影响 力很大的输送到美国了,所以,在科学界,在国内,科大培养出来的大牛力量被削弱 了。于是,在国内,科大的影响力被削弱了。这又造成了一种恶习,那就是,很多的科 大老师,在讲到科大的知名度时,都喜欢意淫的说:我们在美国名气可是很大的。当然 了,给他们输送了那么多的高素质劳动力,能不知道你吗? 所以,我以为,科大,拉下面子,走综合型大学之路吧。放下本不该有的高傲,别再拿 什么坚固的数理基础麻痹自己了。想想,现在招本科生,只能用所谓的高出国率来当招 牌,这所造成的恶果就不再谈了,问题是,出国的魅力能维持多久?中国人总想着出国打 工吗?务实下来,发展文科,文理交融,大力培养综合型人才,力争培养出更多的政界 商界的人才,以此为学校的一大中坚后盾,学校的影响力,持续发展性才有可能提高。 我这里不举那些知名的世界名牌大学为例,来支撑我的科大该走综合性大学的发展道路 的观点,以免让人觉得人云亦云,走人家的老路。我想说的是,综合型大学的发展道 路,于科大,利大于弊: 首先,利于科大实现创新型大学目标。很难想象,科大现在有多么沉寂。夜深了,你闭 上眼镜,屏住呼吸,这就是科大的沉寂,毫不夸张。科大的社团是牌子,科大的学生, 本科的在自习室,高年级的以及研究生博士生在实验室,这就是真实的写照。整个大 学,空气,闷。于此单调,岂利于创新?闭门造车的感觉!所以,大胆的引进□□学 科,引进□□方面的人,多元化学校,让学校活起来,让学生活起来,让在科大呆着的 人,可以和不同思维的人交流,可以体验不一样的生活方式,体验不一样的文化,不一 样的逻辑思维,让思想去碰撞,而不是今天,这群学生(绝大部分)整天跟科学打交 道,整天用科学的思维在活着。让多元化去帮助学校的创新,这是出路,闭门造车式的 单调,让人看不到希望。 其次,科大需要钱,科大需要有钱的校友。我是土人一个,只能说这么俗气的话。科大 位于安徽合肥(尽管安徽对科大的恩情已经很大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地方总有 心有余力不足的时候与地方。前不久,看到了科大贴出的一张海报,内容是科大校友基 金会,希望获得大家的关注。海报上说,科大校友基金会成立至今,收到的校友捐款只 有几百万,同时又强调,世界知名的很多大学,都有大量的校友捐款做支持。大家想想 吧,科大培养出来的主流人才,是科学家,科学家,富翁,相差确实有点远。科大需要 更多更有经济能力的校友,而这样的人,我敢说,更多的,来自商界成功校友,而不是 科学界的成功校友(就算他是诺奖得主)。而培养这样的人(尽管很多时候,我们承 认,这样的人很难培养出来),科大需要走综合型道路,至少,这样可以形成一种氛 围,让他的学生更愿意在这条道路上打拼,只要不断有学生在这条路上拼搏,就一定会 不断的走出成功者。而今天,大家只知道出国,只知道实验室的今天,要出现成功的商 界精英,显然难度更大。 再者,替学生想一想吧。先来看一段话:听说,不怕死的才上科大,我本是贪生怕死之 辈,到了这里,没有逃跑,是因为我发现方圆五百里全是战场,欲逃无路,于是我只能 诈死,做科大的孤魂野鬼,每天过着行尸走肉的生活。这是一个到了科大不想成为科学 家的学生的心声。要知道,不是多有的学生都可以成为科学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被 培养成科学家。科大,要做的是科学家的摇篮,而不是科学家的模子,学生进来,用模 子盖一下,就可以成为科学家。不是的,所以,人性化一点吧,多一些选择的,干嘛把 所有的院系都搞的理科味道那么浓那么重,让那些想尝试一种新生活的人无从选择。 长久以来,科大的领导都在坚持着科大的优良传统,都在坚持着科大的难能品质:坚持 自我本色。不管外面的世界怎么样了,我还是专注于科学,不管□□学校的课程如何调 整了,我还是强调数理基础。科大的那群领导,不知道是因为策略上的高明,还是因为 科学人焦点在科学,而不在管理,总之,他们一直试图以不变应万变。 但是,科大,需要改变,以适应不一样的今天。 写这篇文章 不过是抛砖引玉 引出有见识的人来探讨探讨科大的今天 明天 我在《科大不需搬迁》里说过 科大不需搬迁 但要改革 这是我的观点 怎么改革 大家 说说看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