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残月的夜(代跋)
返回本版】  【发表帖子】  【回复帖子 浏览量  732      回帖数 0
jean珏    等级  

0 楼 发表于  2006/12/22 1:10:34    编 辑   


  郭开贞在他的《三叶集》中说,“生命是文学的本质,文学是生命的反映”, 

“生命的文学是个性的文学,因为生命是完全自主自律的”。 

  欣赏梁实秋的一句话“一个资产者和一个劳动者,他们的人性并没有两 样,他们都感  

到生老病死的无常,他们都有爱的要求,他们都有怜悯和恐怖的情绪,他们者有伦常的观念, 

他们都企求身心的愉快。文学就是表现这最基本的人性的艺术。” 

  《残月》其实是很久以前的一次练笔的结果。那时候刚刚研习完中国现代文学。对于文学 

我的眼里只有“古代”与“现代”两种。而“当代”,我是寻不出一个可以与于同日而语的 

一个作家和一个作品的。那种字里行间,骨子里透出的气质,不是当代充斥的□□与肮脏可以 

比拟的。 

  你可以为了你的生理去看一本当代的小说 ,但是你却永远不能不用精神去共鸣现代小说。 

  其实我个人并不是对《残月》很满意,因为在我过了许久再拿出来看的时候,一眼就感觉到 

了人工的凿迹。 

  那个时候,并不欣赏郁达夫式的“零余者”的哀怨。颓废的气息与世纪末情调,总让当时还 

是很有朝气的我不能适应。然而,不知不觉中,还是多多少少带上了他所虔信的法朗士的小说观。 

  而在现在尤其是近年来,所谓“现代笔法”、“后现代笔法”充斥在大大小小的报张与网络上, 

仿佛是世纪末的通病。而对于“现代主义”,一般的人都多有误解。于是“现代主义”时髦了起来。 

  “颓废”不是“现代主义”,也不是什么“后现代”。 

  一直以来,都对《残月》这个故事报着一种偏爱,当时打算写成长篇。可是后来放弃了,也 

似乎有自知知明一样---纵观整个中国文学史,能有驾驭长篇才情的作家寥寥无几,更何况是我 

呢? 

  于是《残月》就在两天内诞生了。 

  其实并不想写成一个爱情小说,在我完成后,也没觉得它是个爱情故事,只是对于那个时代的 

众生怀有一种奇特的感情,于是,想写一个无望而不悲伤的故事,如此而已。 
1
表情
所有内容均为会员自愿发表,并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