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中国文化 | |
【返回本版】 【发表帖子】 【回复帖子】 | 浏览量 713 回帖数 0 |
模糊了剧情 等级 0 楼 发表于 2006/4/28 7:39:57 编 辑 |
||
我写这个的目的原本就是发发牢骚,并不想探讨到什么深 度,算是我对这些年的文化教育以及文化氛围的不满的一种发 泄。没有什么高深的主题,结构也很杂散,希望各位老师同学 们赐教。 补 序 by TIDYBALL of USTC_BBS 看过外国的神话以后,回头来看中国的所谓神话,觉得有 点倒胃口,完全和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不匹配,神话变成了 中华民族的一个文化真空。 想一想中国神话里面的神,要么是后人追认的,要么是外 来的。就拿人类的起源来说,放下什么亚当、夏娃、宙斯不谈, 这一类的神话太多了,中国就只有一个女娲造人,却也是唐代 前后有人从佛经里面引用出来的(具体时间无从考证了),如 果要说有什么新意的话,可能就是封建阶级添了一点东西,把 人分成了两类(女娲用手作的都变成了高贵的人,作久了,觉 得累,就随便甩了一些泥点,后者就变成了低贱的人),□□ 诸如夸父追日,盘古开天也都是舶来的洋货(这个我只是耳闻, 据说和女娲一样,不见于晋唐以前的典故,却在佛经里面有对 应的影子)。真的数数指头算算,唯有三皇五帝是土产,可惜 大多确有其人,算不得神话。 若是不考虑来历,只管故事内容,到更能发现中国传统文 化中缺乏的东西。 中国的神明都是好的,从来不会为非作歹,也从来没有错 过(至少传统神话里面是这样,明清以后的神话小说是例外), 与凡人的交流停留在惩罚和奖励的水平上,高高在上,所谓的 妖魔鬼怪大都不成气候,只要哪位神仙法手一挥,就灰飞烟灭 了。相比之下,外国的神(除去亚伯拉罕三宗教的一神论外, 因为这些是宗教,不是纯粹的神话)则更加人性化,他们互相 嫉妒、杀戮,和凡人一样,充满喜怒哀乐。与中国的神相比, 最大的不同是他们常常被推翻,甚至有时候是被凡人,而且他 们的存在需要人类的信仰,常常要讨好凡人来换自己的神庙。 换句话说,中国的神是皇帝的化身,而外国的神是领袖的 化身。两千年的封建统治带给了中国人太多的奴性,在人们眼 里,每一个领导都好像神明一样正确,违反他们的意志无非会 带来惩罚和灾难,搞不好还会牵连到□□人,惹得群起的愤恨。 对应的另一面,领袖却要时时刻刻小心,他不但要打理好和身 边每一个人关系,更要给大多数人带来好处才可以自保。不需 暴虐,只要碌碌无为就足可以遗恨终身,欧洲历史上从来不乏 被押上断头台的倒霉鬼。 这大概和中外的帝王来历是有关系的,中国的皇帝大多叫 嚣着承天命,不论帝位得来得如何肮脏龌龊,都忘不了举行禅 让帝位的仪式(明朝接替元朝除外,元朝最后一个皇帝在朱元 璋进京之前就开大都的北门跑回草原放马去了,也许是因为朱 没有名正言顺的得到禅让,所以明朝一直到了末期,都是处于 皇权虚设的一种状态下。),告介天下,自己是天命所归,而 自己说得话全是不容含糊的天条。国外的皇帝大多是靠各个小 国联姻合并推举出来的(中世纪残留的传统,现在的英女王就 是很多非英联邦国家的国王),是人(相对于天赐皇权)给予, 所以随时可以被人剥夺。 相对于欧美文化(特别是西欧北欧,私以为二百年的美国 历史远不足以与欧洲比肩),中国的文化中儒家根深蒂固的影 响,曾极一时的让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达到空前的团结, 特别是以汉族为主要统治者的朝代,国家这个机器依靠道德规 范得以维持和强大,往往可以有条不紊的运转几百年,这个期 间,致命的忧患几乎很少出现在机器的内部,只有带着对文明 充满向往的野蛮的入侵者才可以打断似乎一成不变节奏,接着 无一例外的又被这个节奏征服。这段时间里面,中华民族(这 个提法在古代没有意义,但是中国人这个提法也不好,姑且这 样说吧)建立的国家一直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汉时被赶走的匈 奴人就给欧洲带去了第一次黄祸,足见当时欧亚大陆之间的力 量对比,进而到了北宋,中国的科技水平已经远远将□□国家 抛在后面,虽说明朝后国家的发展处于紧缩调整阶段,却也不 逊于任何国家,郑成功收复□□算是一次和欧洲的较量(所谓 抗倭不足为论,实质上是政府和本国走私商人的雇佣军之间的 冲突,虽然笔者憎恨日本人),大概可以看清当时中国的情况。 与之极其不相称的是文化方面,此时的中国就像一个头轻脚重 的巨人,而最大的悲哀是这种情况维持了几个世纪。 中国的贵族往往都是书香世家,学而优则仕,读书变成一 种通往仕途的捷径,除此之外难有作为,久而久之就变成了众 口一词,谈不上什么发展,偶尔有点冒进也被文字狱打尽杀绝。 倒是在民间,更多带有娱乐性质的文学形势慢慢兴起,可惜一 直被鄙视为市井之人而得不到所谓主流们的抬举。 对应此时的欧洲,贵族们来自世袭,国王的剑很少会放到 读书人的头上,文学更多的是一种自发的行为,被赋予了更多 的人(而不是国家机器)的天性,更是得到附庸风雅的贵族们 的青睐(对应的法国贵族将作家代为上宾的时代也是法国文学 暴发的时代),在如此的氛围下,浪漫主义以及很多在中国人 看来“不切实际”的文学风格得到空前的发展(对应于唐朝, 政府的官吏主要来源还不是读书人的时候,也是“非实用主义” 文学暴发的时期),各种风格和范式的艺术各成一体,相映生 辉(而这种情况在中国大陆上只有春秋战国时期才出现过)。 当封建□□在中国形式上瓦解以后,这种情况并没得到相 应的改变,文化又一次变成政客们(包括一些军阀)的鼓吹倾 轧的工具,往往骚客之间的恩怨大多和□□纠缠在一起,文化 人的地位也随着其附庸的政客们一同升降,此时若要有人站出 来说几句不代表任何□□集团利益的话,往往招致群起功之, 更有甚者要陨命九泉,也难怪几乎骂遍文坛的鲁迅会得到大家 如此的瞩目,不过仔细想想他的□□关系,不好说其中个人的 勇气占了多少份量,也只权当作一个特例。值时,务实的文风 成了主流,浪漫主义等又被贴上了粉饰太平的标签,激进的青 年成了文化的主题人群。 直到大陆统一,亡国灭种的恐惧早已远去的时候,这种情 况仍然以另一种形势持续着。百家争鸣的提法刚刚出台不久, 人们还没有习惯用自己的声音说话的时候,毛泽东又说了一切 为□□服务,至此新中国的文化刚刚出生就变成一个彻头彻尾 的畸形婴儿,也许是中国历史上范围最大时间最长的一次文字 狱开始了。 八十年代以后的文坛慢慢有了血色,却一直不见泰山北斗 式的人物出现。与之前的沉寂相比,纷争频繁起来,可惜大多 是对人不对事,要想知道某人的观点只需查查来历就可以了。 欧美的情况却大不相同,学生反对老师的观点是常有的,而且 大多得到老师的鼓励,也难怪外面的学者来到中国参加会议看 到老师和他的学生众口一词排斥异己的时甚是惊讶,不过细细 品味一下权威们曾经被自己的学生们批斗的历史,却也不难窥 其中的原委。在这样的一种环境下,没有人会指望中国的文化 会突飞猛进的发展,有人形容中国文坛进入“马拉松”时代也 不无道理。 当大多数人聚集着缓缓潜行的时候,媚俗成了一个时髦的 词汇,每当某人得到大众的认可就伴随而来,几乎成了著名的 同义词,只奈何木秀于林。而讽刺的是有某位散文家刚刚喊过 媚俗尔尔就改行去写长篇小说,无法想象一部几十万字的散文 读起来会是怎么样的一个感觉,想必和满天飞的自传一样,煞 是风光的飘过后也随着灰尘慢慢沉淀。 当诺贝尔文学奖被一厢情愿的看作是受地缘□□和意识形 态的操纵(事实上无论日本还是前苏联都不乏获得者)而受冷 落的同时,乱七八糟的评选却被津津乐道,宛如内地自给自足 的小农经济。 曲直难料,少谈近史,到此为止。 草草翻过中国历史,转过头不得不承认,回答中国文化中 缺少什么这个问题很难,因为对于这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和10余 亿人口的民族所特有的不可知因素原本就无法用相应的数字解 读,何况身在此山中。而于欧美的比较却或多或少可以让我们 看到一点轮廓。 中国之文化缺乏信仰,缺少一个可以把大家召集到一起的 声音,无论是儒教还是后来的佛教道教以及共产主义思想从本 质上面说更像是边缘哲学。这一点几乎无法改变。虽然近阶段 基督教天主教等发展迅速,却因为没有相应的文化氛围而遭到 主流□□的□□。同时,中国之文化缺少先锋,缺少带有叛逆 色彩的群体或者个人充当领跑员,大多数人仍然徘徊在消极的 模仿和中庸的追随里面,偶尔有的人大胆尝试,结果也不外受 伤后裹足不前,和成功后不思进取,有如中国的儒商一样,满 脑都是衣锦还乡的念头。不过幸好这种局面正在慢慢改变,和 中国以往的变革一样,也是自上而下推进的。 也许中国的文化更缺少□□重要的东西,也许全然不是如 上所述的情况,但是笔者仍然相信,未来只会变得更美好。 (over) 2003.1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