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征文第三期】我们那里的风俗
返回本版】  【发表帖子】  【回复帖子 浏览量  246      回帖数 0
蒲草鸢尾    等级  

0 楼 发表于  2004/10/21 16:22:31    编 辑   



   我一直回想起小时躺在黑乎乎的屋里,妈妈在年关将近的时候总是教我们念叨 
着:“二十三,记灶关;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蒸馒头; 
二十七,去赶集;二十八,满贴裹;二十九,煮肉头;三十,褪蹄;初一五更, 
撅着屁股去串门。” 

   而记忆中贫寒的童年,总是伴随着冰冷的冬天。推门出去,院子尽头便是黄黄 
的麦苗,对面的山上是黄黄的草枯干的小树的枝干,以及裸露的青青的石头。偶尔, 
会有厚厚的大雪似乎干干地覆盖在枯的草黄黄的土上面,风吹起,如面粉般四处 
飞舞,那样的冬天便愈发觉得冷起来。 

   而每个年节要来的时刻,我们却都异常的兴奋,穿着厚厚的棉袄跟着爸妈的指挥 
到处乱转着,每一步都按照歌谣规规矩矩走着。 

   农历腊月二十三,记灶关,晚上天黑的时候,全家所有人的人都要躲进屋子里, 
吃麻花糖,屋外点着鞭炮。而鞭炮响的时候,一定要都在屋里。据说这样,就把你 
家里的成员都记在一起报给了老天爷,也因此,家庭中还有成员在外地的家庭是 
不会放鞭炮的,都怕这个家庭因此而残缺。 

   二十四,扫房子。爸爸把笤帚绑在长长的杆子上面,绑几个。妈妈把屋里的床、 
桌子都用东西罩住,我们头上便包了毛巾,用长长的笤帚在房顶墙角扫来扫去,直到 
扫的房顶感觉干净清爽。 

   二十五,磨豆腐。很小的时候,豆腐也算是奢侈品吧,印象中的菜全部都是自己 
家里种的,村里某一家开了豆腐坊,生意却也不好。于是,他们家只会每年磨几次, 
磨出来后,赶着马车在几个相邻的村里叫卖一下,因为每次的时间间隔的很久,他 
们倒也能卖完。因为平时吃的少,春节时,每家每户似乎都要把一年的短缺补偿回来, 
几家合伙,每家出一些自己家种的黄豆,到豆腐坊代加工,给豆腐坊一点加工钱即可。 
我们家似乎总是和舅舅二姨合伙磨豆腐。我在豆腐坊窜来窜去,看着大人说着闲话干 
着活,我有一种到处找活也不得的无聊。当豆腐做好之后,揭开大大的笼盖,一大块 
热气腾腾的豆腐便做好了,他们在切块的时候就会掐一块给我吃。而新鲜的带着热气 
的豆腐就成了那时的我口中的美味。 

    二十六,蒸馒头。这一天,应该是我觉得很忙,但也很兴奋的一天。因为,这一 
天要蒸几大笼的馒头,屯着,整个年节的馒头都要在这天蒸够。比较小的时候,我的 
任务就是在灶房烧火。先把水烧开,然后妈妈他们就把揉好的馒头放进锅里,大火烧 
到一定时间后慢火烧,一般40分钟后可以揭锅。掀开锅盖,端着高粱杆编的圆盘,看 
着妈妈用手沾一点水快速地从锅里把馒头拿出来。满了之后,妈妈会用一个干净的布 
盖住馒头,说:送到堂屋去把,记得供飨呀。馒头的样式各种各样,圆的馒头、豆包、 
肉包、枣花、枣山、刺猬、蛇。印象中,枣山是送给姥姥的,刺猬是放在门上面的, 
蛇是放在粮食里边的。我们那里有一个无子女的老光棍,每到这一天,他会背着布袋 
挨家挨户地讨馒头,妈妈也会笑容满面拿十几个馒头给他。他打开自己的布袋的时候, 
我会好奇地探头看,白的馒头、黑的馒头、黄的馒头,他总是夸我妈妈蒸的馒头好吃, 
又白又煊。偶尔某一年,二十六那天不见到他,妈妈就会有点放不下心地念叨:怎么 
他今天没来要馒头呢?直到第二天他来,妈妈就会放下心地拿十几个馒头给他,直到 
这个人的去世。我渐渐长大后,我不再仅仅做水平最低的烧火这件活,开始和妈妈一 
样揉馒头,但是馒头却怎么也揉不圆,我只好包豆包肉包做枣花枣卷。 

     二十七,去赶集,赶集回来没啥吃,关住门,逮老鼠,逮了一寡,跑了一 
院(发yua)。小时候,在山沟里,离县城有几十里路,每到这一天,爸爸妈妈便会 
骑自行车带着我们到县城买衣服、鞭炮等等春节的东西。经常是天还没亮就起床, 
回来时已经接近半夜。在黑乎乎的山路上,我坐在爸爸的自行车上,晃着晃着就 
困了。 

    二十八,满贴裹。就是贴对联,小时候,家里买对联买的很少,都是买了红纸 
回家自己写。起初都是爸爸来写,等到我开始学会拿毛笔,爸爸就不客气地把 
这个任务交给了我,从此,我们家的墙上门上就开始贴着我写的歪歪扭扭的对联。 
门上的门神一层压一层,层数多了,就翘了起来,随手一撕,就很整齐地撕了下 
来,小时候,我也最喜欢做这样的事情,甚至每年都会焦灼地看着还不够厚的糊 
的门神而发愁。 

    二十九,煮肉头。直到现在我认为最好吃的肉应该就是用料煮了之后再炒吃。 
因为春节买的肉比较多,所以大家都会把买的肉留一部分做小素肉、饺子腺、肉丸, 
其它的都放进大锅里边放进一些料煮熟放着。我们家都是在二十九的晚上煮,从 
肉进锅开始,我就在锅前眼巴巴地看着,流着口水等着。当肉的香气冒出来,妈妈 
用筷子扎一下肉,然后说:“好了。”我就开始兴奋地在锅前打转。妈妈把骨头 
捞出来分给我们几个吃,然后再捞出一些肉分给我们。爸爸喜欢吃肥肉,而我喜欢 
吃瘦肉,我们就着碗,很幸福地吃着,然后说:“好香呀。” 

   三十,褪蹄。这个讲的是三十的晚上一定要洗脚。但是三十的事情,主要还不是 
这些。三十中午,应该是春节最丰盛的时候,桌子上要摆满好吃的菜,自己能做出 
来的菜似乎都要在今天吃个遍。下午就是包饺子,一家人坐在一起,揉面,擀饺子皮, 
包饺子,轻松地说着闲话,饺子有两个是一定要包上硬币的,初一早上吃饺子,谁吃 
到了,就说明谁将会发财。三十晚上叠元宝,准备几个下酒菜放在桌子上,再 
放两个盘子,一个放糖,一个放瓜子。两只通红的腊支在神仙牌位两边,就等着初一凌晨 
点着。洗了脚,钻进被窝里,妈妈把新衣服放在床上,摸着新衣服做着美梦就睡着了。 

   初一五更撅着屁股去串门。当睡的迷迷糊糊的时候,被窗户外的鞭炮震醒。妈妈在 
我们的床头轻声喊:“快起床了。”便蹭爬起来,兴奋地穿上红衣服,看到客厅上, 
已经点燃了香和蜡烛,而爸爸也准备在放鞭炮了。一家人都在小声说着话,习俗是不到 
天放亮的时候,是不准大声说话的。放了鞭炮,爸爸妈妈坐在正间桌子两旁的椅子上, 
我们姐妹几个挨个磕头,领两块钱的压岁钱。然后爸爸妈妈带着我们去给爷爷和祖宗 
上坟。我们拿着手电筒在路上走着的时候,看到路上黑乎乎的人影全部是上坟的人们, 
每个坟前有点点的火光,不直到为什么,一向恐怖的坟地竟然温馨异常。从坟地回来, 
天已经蒙蒙亮,回家煮饺子吃,正吃着,就听到爸爸恩恩的声音,然后从嘴里拿了一个 
东西放在香炉旁边,原来他吃到了有钱的饺子。很奇怪,我们家每年的有钱饺子几乎 
都是爸爸一个人吃到的,我们都说大概家里赚钱的就是他吧。 

    吃完饭,就听到门外有人的说话声,拜年的人来了。于是我们也走出去,加入这个 
拜年大军。 

   这些都是我小时候的记忆了,之所以介绍小时候的,是因为当初在一个小山村里, 
一切都是按照这个顺口溜走的,规矩规范。而现在,随着日子一天天变好,很多东西 
似乎也变了。而超市的常年营业,也使得置办年货也不算一个赶时间的事。短缺东西 
了随时可以去超市买。贴对联、蒸馒头、煮肉也是完全按照自己的安排来做。 

   而我,在逐渐长大以后,也习惯了在大年初一的早上睡懒觉。任门外的鞭炮声震天 
震地,我照样蒙头大睡。妈妈在床头喊我:“快起床,回老家。”我嘟囔说:“你们 
去吧,我看家。”于是,我便如往常一样睡到接近中午才起床。 

   今年在家,突然想到记灶关(祭灶,也许应该事这个字),问妈妈:“今年咱们 
祭灶了吗?”妈妈说:“你不在家,咱家的人不全,祭什么?” 

    突然觉得很忧伤。 
1
表情
所有内容均为会员自愿发表,并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