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南店北店 | |
【返回本版】 【发表帖子】 【回复帖子】 | 浏览量 1117 回帖数 0 |
随风而展 等级 0 楼 发表于 2004/8/4 10:51:51 编 辑 |
||
张爱玲感慨时说“诺大的上海”,她是打心眼里喜欢上海的。我是打死不肯承认喜 欢上海,因为觉得阔气而单薄,像印着城市夜景的宣传画,灯火华丽,却没有立体感。 但“偌大”是真切切的,浦东的的士司机师傅到了徐汇,也是跟我们新来的一样要查地 图,因为“偌大”,有太多风情人物可看,便也不能再讨厌她。 上海的白天是平常的,讨生活的人各自忙着讨生活,节假日忙着去挤特卖会,这便 除去十分之九,剩下的少数有闲阶级,天知道在怎般消磨时光。傍晚以后,社区附近各 色的大小店铺纷纷开始招揽生意,才是普通人有关生活而非生存的一天喧然开始。 桂林路上一家外贸店,关门倒是早,加上店面实在是小,隐藏很久才被我发现。这 样的小店虽然显得很不厚道,却往往是货真价实,老板娘既不肯为赚钱熬夜,可见是懂 得经营生活的,用心生活的人,才挑的来好货品。上海最是不缺这种老板娘。这家的老 板娘四五十岁的样子,讲究的卷发,精致的画眉,眼是带笑的,笑意里有几分骄持,年 轻的时候大约是几分娇蛮的吧?口红当然是要涂的,地道的上海女人味。我看中她家的 毛线家居鞋,粉红、鹅黄、草绿、葡萄紫,横纹,平针,勾起老早的记忆里妈妈织的某 件毛衣,一双鞋平空添了几分暖意。我拿在手里,老板娘一旁笑语:“这双好看的,小 姑娘,侬穿穿看!”我说不用试了,就是喜欢颜色,付账。我这样的客人大概是讨店主 喜欢的,她有了兴致,挑出几双不同风格的鞋子来给我看,又问起我的牙箍什么价钱, 说她家侄女出国前花了八千块把牙排排齐,上海人说“女孩要富养”,看来不是大话。 临走时她笑着说“再会呀”,上海话都是平音, 说“再会”这个词尤其好听。 还是桂林路,隐藏的小店,这家店面更小了,卖的是麻辣烫。老板娘看起来三十多 岁,直长发,半旧的黑皮筋束个马尾,脸颊是娇憨的红,我直觉她是北方来的。挑完 菜,算完钱,她回头叫隔壁水果店老板“收钱来!”这一声便知是一家人,口音似是河 南,男老板有点胖,眼眉都长的实在,也是河南人的样子。我便问起他们老家,原来是 驻马店,我说有朋友也是河南人,老板见我听的懂他们家乡话,便不再说普通话。我是 从小说惯了普通话,然而长大了再要改口音,想必是辛苦的。等饭的时候,又来了两个 客人,住附近的小两口,男的胖嘟嘟戴黑框眼镜,很是幽默的长相,胖子总是爱吃,他 看上了红提,晚上生意,进口的红提只卖国产的价钱,便一口气拎了四串,算完钱四十 二块,向女的说:“老婆,你带钱了吧?”女管家问:“多少钱啊”胖嘟嘟男:“还不 到五十。”女管家一皱眉:“你不能分两次买啊?”胖嘟嘟男一脸可怜,眼巴巴望着老 婆:“老婆,我平时很忙哎。。要不老板再打个折,四十块吧?”女管家脸色缓下来, 一抹笑偷偷溜过眉梢,像母亲对孩子的慈悲。等他俩进屋,我们三个也相视偷笑,前一 天刚刚立冬,晚风已很有些冰冷,这短暂一刻,却不觉得。麻辣烫煮好,加调料。川味 麻辣烫,河南人卖,便要加十三香,一勺洒下去,仿佛天经地义。 快到家的街角,有一家面包店,因为才刚发现她家的蛋挞便宜又好吃,特意抬头记 下店名,白匾红字书“广福鲜”。广东人长的黑瘦,颧骨高,不讨喜,名字却取得很招 人喜欢,真应了那句,大俗即大雅。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