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间的少年——战国篇(十九) | |
【返回本版】 【发表帖子】 【回复帖子】 | 浏览量 1415 回帖数 0 |
积淀 等级 0 楼 发表于 2004/6/15 19:26:03 编 辑 |
||
(十九)五十年风雨 到了来年春天的时候,京大迎来了它五十周年的校庆。五十年风雨,在这个动荡的 战国年代生存并繁荣起来,委实不容易。 京大虽然是一所理工类院校,第一任校长却是一位诗人——在当时乃至于后世都非常 著名的一休宗纯,也就是一休和尚。 一休和尚本是位皇子,却愣是像佛祖释迦摩尼王子一般参破红尘入了空门。他早期 致力于和歌的创作,颇有造诣。在他晚年时,朝廷成立了京都大学,让他去做校长。当 了京大校长的一休宗纯突然对汉诗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来,在研究了多位大唐诗人的诗集 之后,自己也开始尝试,立马就有伶俐的人去帮一休出了几本诗集。 纵然对一休阖棺论定时学生们都还算中肯地说他对京大的发展做了不少贡献,然而 很多文青却对他们第一任校长在文学上的成就表示鄙薄。更有甚者,因为一休的唐诗中 粉饰太平、为朝廷唱颂歌,而顺带鄙薄了下一休的人品。 比如对唐诗颇有认识的德川家康同学就曾在拜读过从图书馆借来的一休诗集《狂云 集》之后,一摔那本可怜的封面残破纸张发黄的书,不屑道:“我靠,这也能叫诗!果然 只是跟在朝廷屁股后面拍马屁的而已!” 且不论愤青们如何看待一休,他过世后京大为了纪念他,在学校的一教后面开辟了 块空地做一休广场,并立了一尊一休的雕像在那。 五十年来,一休像便一直矗立在一教前,见证着京大这半百年的兴衰。京大虽然是 朝廷成立的大学,直属于战国科学院,可谓是朝廷亲生的娃。然而这个娃成长的历程却 并不那么一帆风顺。 朝廷有段时间不大待见自己儿子。 起因是当时幕府将军和朝廷闹别扭,将军通过媒体对自己的新政大加宣传,颇煽动 了一帮热血大学生来拥护幕府。朝廷很是为难,眼看着人心背向大势渐去,不断有学生 举着标语来皇宫前请愿,天皇心一狠,决定用武力镇压。 这个时候将军倒是躲在暗处看热闹,任由学生给他做马前卒闹去。其阴险居心可见 一斑。 天皇在众多的学生潮中看到了京大的旗子,不由震怒。 人东大闹革命那是有传统的,你一个朝廷亲手成立的大学还来跟朝廷闹,这不成了 儿子造老子的反吗?反了你了! 这次的风波平息之后,朝廷对京大的态度一下子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明里 暗里对京大的支持都顿时少了许多。京大搞发展要钱,却总处于一个尴尬的位置上,被 人踢皮球。跟市教育局要钱,他们说你们是直属科学院的,应该跟科学院要钱去。跟科 学院负责人一说吧,那个老头堆起一坨假笑道:“哎哟,这我们可作不了主,得跟上头打 个报告先。”于是朝廷一纸公文下来说国库紧张没办法。接着那个京大经费申请就“一春 鱼雁无消息”了,被压在不知哪堆文件下停灰尘。 这种情况直到近十年才得以改善,也许是朝廷觉得京大输出的各种人才还挺不错 的,便又疼起这个儿子来。 只是从那件事以后,朝廷委任京大校长就从科学院里挑院士来,方便管着这帮学生。 现任校长朝仓孝景就是其一。 其实这个现任马上也会成为过去式,因为五十年校庆过后京大便会换新一任校长了。 朝仓孝景有时走在京大校园里,看着这个自己呆了五年的地方,看着一拨拨年轻的 学生充满朝气地走来走去,就会心生许多感伤来,然后很是沧桑地感慨:“看来我是真的 老了啊……” 身为京大的校长,他一方面雷厉风行地贯彻着自己的政策,一方面又很希望知道学 生对此的反应。当他上学校BBS看到学生们把他修订的校规叫做《朝仓孝景诸条》时,不由 有些无奈。但朝仓毕竟是校长,坚持着自己的管理理念从未动摇。 尽管,有太多人在抱怨本科生宿舍不通网线,不该拆除有着许多小饭馆的学校小 巷,等等等等。 只是现在,朝仓孝景很快就会离开京大了,下一任校长虽还未正式宣布,但大家都 很清楚应该是现在的执行副校长继任,毛利元就。 “京大的未来会怎样呢?”丰臣秀吉一反常态地捧着校报看,如此自言自语道。 “是啊,要换校长了哎,”家康也在一旁感慨,“毛利元就,不知道会不会比朝仓老头 好一点。” ps:请不要把京大跟科大完全对应哦...小说只是小说而已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