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爷爷
返回本版】  【发表帖子】  【回复帖子 浏览量  1212      回帖数 0
整个银河    等级  

0 楼 发表于  2007/4/8 22:49:59    编 辑   


  也许只有身在外面的世界,才能体会到家的温馨,家人待己的好处来。 
  要说爷爷,恐怕要先说说曾祖。 

   我的曾祖是一个苦命的人,一辈子敦厚老实,勤劳朴素,至今大 
姑婆说起曾祖时仍泪流满面。曾祖是在我六岁那一年过世的,留在我印 
象中的只是一张苍老的,满脸皱纹却极具乡下人善良的脸。听大姑婆说, 
曾祖出生才十个月父亲就去世了,母亲被迫改嫁,改嫁时后父只答应抚 
养曾祖到七岁。曾祖的母亲也没有办法---封建□□里妇女是无权的。跟 
着后父过日子的痛苦可想而知,我想大概就是在那个时候奠定了曾祖勤 
劳忍辱的性格基调。七岁后,曾祖无家可归,只得回来靠诸伯叔的接济 
度日,过着半流浪的生活。十岁时,曾祖二伯家的儿子夭折,于是曾祖 
过继给二伯做继子。曾祖一生没有读过书,只是做啊,做啊,直到一日 
一日地老去,留给三个儿子三间宽敞明亮的砖瓦房。 

    爷爷是长子,自小起全家人便非常疼爱,我想应该是到了溺爱的 
程度。据大姑婆说,爷爷的奶奶待爷爷极好,“过孙比亲”,那是没错 
的吧。常常用头把爷爷顶到村里的杂货店前,爷爷点什么便是什么。曾 
祖没读过书,但是却尽可能地创造条件给爷爷读书,这大概是一种“己 
之苦,莫宁加于子孙”的心情了。爷爷在家读了十多年的师塾,后又到 
皂市读过什么师专。在村里面,这样的学历可谓是高之又高了。“溺爱 
出逆子”,爷爷虽不逆,但脾气却相当的暴躁,经常为了一点小事与人 
发生争执,打骂是常有的事。加之书读多了,愈发清高孤傲,不太瞧得 
起人。正是因为这样的性格,爷爷一辈子与人相处不好,也从没得意过。 
爷爷早年吃过两次亏:一是还在家读师塾时被国民党抓壮丁抓走,在外 
一年死里逃生,总算没缺胳膊少腿平安归来;二是师专毕业后任村里的 
会计,被一场“四清”运动给拖了下来。这些都是听大姑婆和父亲说的。 
    爷爷待我却极好,从未对我发过脾气,以至于我听大姑婆说爷爷 
性格暴躁时都不敢相信。世上大概没有爷爷会不喜欢孙子的。爷爷是个 
武侠迷,从《七侠五义》到《杨家将》,从《水浒》到《射雕》,爷爷 
都看。而我对武侠的爱好也是由之而始的。农闲时节,爷爷往往坐在屋 
前,一边放着一杯刚泡的茶,便戴上老花眼镜看起来。我那时上小学, 
还不满十岁,爷爷在前面,我在他身后,或站着,或趴着,也跟着看。 
开始时,只是把这当作学习一般,每碰到不懂的字,总要问爷爷。爷爷 
往往三言两语就打发了我。我若还不满意时,只得搬来一本大字典查个 
究竟。后来看得我得了趣味,再也顾不得生字了,只是一个劲的要往前 
看,爷爷又怎跟得上我?往往是一页我看完了,爷爷还没看一半,我急 
道:“爷爷,快点,快!”爷爷只得加速。我趁这个功夫,抓出一些农 
家自制的小吃如麻叶子,翻饺子等,主要是自己吃,不时也递一两片给 
爷爷。吃着吃着,不自觉的就把爷爷的水喝光了。等到爷爷要喝时,一 
端杯子,水没了?我这时就很乖的给爷爷将空杯加满。如此等到要吃饭 
时,我已经饱了,爷爷只是说,看书看的。 

    夏天里,卖棒冰的来了,有一角钱的普通棒冰,也有两角钱的巧 
克力雪糕,爷爷总是为我买最好的,说是怕一角钱的吃坏了肚子。其实 
那时候村里的小孩能吃到一颗棒冰已是莫大的荣幸,哪会管什么坏不坏 
肚子。有一段时间我和爷爷都在十堰市伯父那里,我在读小学,爷爷在 
看管着一座建材仓库。每天晚上我和爷爷一块儿从伯父家走向仓库,不 
知为什么,这一段路至今在我的记忆里仍十分清晰:黑蓝的天空,微白 
的马路,两边昏黄的路灯,白杨树在晚风微拂下发出沙沙的声音,偶尔 
传来几声蛐蛐的鸣叫,祖孙二人就这样一前一后,或一左一右,爷爷话 
语不多,往往是我问他答,但我却能真切感受到来自爷爷那浓浓的关怀 
与呵护,溢满了整条马路。马路上有一个小商店,别家的店铺都关了, 
唯有这一家还是开的,日光灯的白光透出些许暖意。爷爷给我一些零钱, 
让我买自己喜欢吃的东西,有时也会让我给他买一包烟,我记得那时买 
得最多的还是“三游洞”,三毛五分钱一包。然后爷爷看着我吃得很高 
兴的样子,说:“只要你听话,爷爷天天买给你吃。”我将我买的东西 
给他吃,他却不要。爷爷的工资并不高。 

    爷爷对我的爱还表现在容忍上,以前我对爷爷的性格并不了解, 
对此也并没有什么感受。现在我才发觉,这种容忍时祖孙之间所特有的。 
我小的时候,对什么东西都喜欢亲自动手试试,碰到想不明白的东西, 
都想拆开看个究竟。可是往往拆了就装不上去,或虽然装上了,却多出 
些许东西来,正屋里至今仍在的那个永远停止的大闹钟便是一个例证。 
家里的板凳,用具等被我整坏的更是不胜枚举。对于我的这些“功绩”, 
父亲或许会严厉地训斥我一顿,爷爷则总是半欣赏,半开玩笑地说:“这 
靖伢子是我们家一个拆物的榔头。”在十堰读小学时,我喜欢上了养蚕, 
可是蚕吃的桑叶却成了一个问题。蚕一天天地长大,可发现的几棵小桑树 
上的叶子却日趋减少,马上就要成秃子了。爷爷得知这一危急情况后,主 
动和我一块去寻找新的桑源。我们爷孙俩找呀问,问呀找,终于在四里地 
以外的一个农家小院里发现了一棵高大的桑树,这家房子却是锁着的。爷 
爷拿着一个袋子,倚墙而上,爬上树去,摘一会就问我还要不要。直到装 
满了那个袋子,爷爷才下来,侥幸没有被人当作是贼。当时只是想找到桑 
叶来养活我那几条奄奄一息的蚕,居然没有考虑到爷爷的安危,现在想来, 
爷爷居然肯为了我这等闲事跑这么远的路,还翻墙上树,实在是源于对我 
至深的疼爱啊。这么大年纪的人,要是竟因此而摔伤了,那是我百死莫赎 
的了。 

    爷爷做什么事情都有板有眼,非常认真与专业,俨然一代宗师的风 
范。爷爷吆牛耕田时,再倔的牛也不敢偷懒,鞭子一扬,在空中宛似一个 
轰雷,再加上那宏亮有力的吆喝声,让人看了听了感觉地道,简直是一种 
享受。耕出来的田也笔直,好像事先用尺子划过的一般;爷爷砌的猪圈简 
直是一座城堡:有围墙围着的领地,有台阶,有正室,住在里面的小猪真 
是有福,就是被宰了也不枉它此生了;爷爷种在屋前的松树,成活率高达 
100%,如今渐渐长大,清秀挺拔,节节向上,隐有祖风。 

  如今爷爷日见衰老,耳朵背得厉害,哮喘病也逐渐加重,只是背还挺 
得笔直。和奶奶在一起,奶奶说十句,爷爷也不见得会答一句,说出来的 
话也平和恬淡,早年的戾气已荡然无存。想是经历得太多,早已勘破世情 
了。前年我去看爷爷奶奶时,谈及当年看武侠的情形,爷爷只是微笑颔首。 
祖孙俩再在一起看书时,则是一人一本,奶奶现在一泡就是两杯茶了,呵 
呵。爷爷近几年来好像开始研究古文与历史了,经常看的一些有《左传》, 
《二十四史》,《庄子》等。爷爷看古文时喜欢念出声来,那不是念,唱 
歌一般,恐怕只有他一个人能听懂。我在那苍老浑厚的歌声里,看到的是 
金戈铁马,诸子百家,想到的只是新旧文化与时代的交替。高大的松树下, 
祖孙三人,爷爷在吟唱着古老的文化,奶奶在旁絮絮叨叨,不时替我们加 
水,我则看一看,听一听,想一想,弥漫我心头的是这份略带沉重的祖孙 
情。 
  
1
表情
所有内容均为会员自愿发表,并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