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十年:回忆80后的农村初中生活 | |
【返回本版】 【发表帖子】 【回复帖子】 | 浏览量 1286 回帖数 0 |
q898600 等级 0 楼 发表于 2004/7/24 4:06:30 编 辑 |
||
不知道谁改了初中同学群的公告:“今年毕业十年了,十年了,你还认得出我吗? 十年了,你愿坐下来聊聊吗?”每年到了这个时候大家总是嚷嚷着回家聚会,每年也都 或多或少,或大或小都有些聚会,只是频率逐步减小,人数逐年变少,似乎大家的热情 随严冬的寒流而去,或者是被金融风暴吹的七零八落。 弹指一挥间,为人父,做慈母,剩下的就只有对我们永远逝去的青春的回忆:教室 中,灯泡下,课堂间,操场上,马路边,铁道旁,菜地里,茶蓬下。采茶叶,摘茶籽, “偷西瓜”,拉着法国梧桐树做引体向上,绕着门口的土路开运动会。冬天早晨,和着 能吵醒全村人的广播做体操;夏日傍晚,冒着被老师骂的危险偷偷去洗澡。班与班之间 的“斗鸡”大赛,凝聚班级团结,熄灯后点着蜡烛讲鬼故事,引来校长责斥。 那时,学校在远离镇中心的村里,条件很苦:黑板上经常有一个个的窟窿,露出白 色的石灰,一不小心还以为多了个标点符号;教室里也只有4个灯泡,我们班居然还是15 之光(也就是单位“瓦”),大多数人的近视眼估计和它们是分不开的;窗户上的玻璃 永远是没有的,二楼连钢筋都没有,想跳下去很方便,冬天就用几块塑料封住;门也是 漏风的,门口的同学夏天凉快,冬天冷,电风扇自然不要奢望;体育课就是踢踢自制的 毽子——把玻璃丝塞进铜钱眼里,底部用火烫一下固定,没有乒乓球、足球、排球,摸 过几次篮球而已;开运动会,花名册是铅印的,先要用铁笔在模板上刻画一个出来;所 有的物理、化学试验基本上没做过,各种实验现象都是背下来应付考试的,高中第一次 做试验才将传说中的各种仪器一一对号入座。这些教学条件的艰苦和生活条件比起来就 差远了:没有宿舍,租住在村上各户人家,每天拂晓和深夜,村里那条“土街”上就人 声鼎沸;没有热水,无论盛夏酷暑还是数九寒冬,洗碗、洗脚只有井水;没有卖菜,即 使有也买不起,舍不得,食堂只有米饭,一周带两次菜,夏天怕馊,冬天冻得硬帮帮。 最苦的是家在双州村的同学,离学校十几里,那时的路是坑坑洼洼的土路,起个大早, 还担心迟到要挨批评,要是碰上冬天一路雨雪,则冻得手脚开裂,那时候物质条件极 差,没有保暖内衣,也没有羽绒服——或许有,也是大家都不知道的稀罕物罢了,一双 不漏水的雨靴就是最好的装备了。真怀疑我们当年是怎么坚持过来的。 苦中作乐的事也不是没有,一是开运动会,也像模像样的在校门口的土路上洒上石 灰画出跑道,运一车沙来用于跳远、跳高,还有的项目就是拔河、短跑,长跑,接力 赛、跳绳、引体向上、仰卧起坐,都是简单的不用器械帮忙的那种。不单我们玩的不亦 乐呼,连村上的大人小孩都来凑热闹,被堵住的拖拉机师傅也跳下车来观看比赛——那 时候农村的精神文化活动少的可怜;二是看电影,村里人结婚、盖房子,做寿,考上大 学都要放露天电影,有时实在没这些好事又好久没看了,村里就说是送电影给村民或者 给小学、中学的,男女老少在打谷场上或搬个小板凳,或席地而坐,或三两而立,我们 也不自习偷偷溜出去看,好不热闹,听说有些青年男女就是那样的场合认识或者约会 的;最后一个就是采茶叶、摘茶籽了,茶叶直接卖给茶厂,茶籽拿回去榨油。学校说这 是勤工助学,我们更愿意看成是春游,不然哪有一听说不上课去摘茶叶,大家都兴奋的 不得了。全校的人散布在绿油油的茶叶蓬堆里,农场太大了,老师担心我们走散,而我 们则可以躲在茶叶蓬下打牌。 那时的我们是年轻的,那时的我们是纯真的,那时的我们是青涩的,那时的我们是 朦胧的,那时的我们是无忧无虑的,那时的我们都是自己动手开发“玩具”的,那时的 我们春耕、双抢、秋收都是要回去干活的,那时的我们是知道毕业了基本上就外出打工 的。现在的村里已经没有了中学的,现在通往双州的路是水泥的,现在的小孩读书,周 末基本上是坐车往返的,现在孩子的父母基本上是常年在外的,现在的小孩基本上是留 守儿童的,现在的小孩基本是不下田地的,现在的我们也找不到过去的教室,找不回逝 去的时光。 PS:把这篇水文贴到我QQ空间后,有同学回复“那时不知道有多快乐呢!应该是最快乐 的,并且一点不觉得我们那时条件有多差”,相信绝大多数的同学都会这样认为的,苦 中作乐,自得逍遥。 |
1 |